中国科商网
世界新动态:谭塞德指责中方隐瞒新冠病毒溯源的关键证据,到底是咋回事?
发布日期: 2023-04-11 01:22:39 来源: 挣脱枷锁的囚徒

近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塞德再次指责中方隐瞒新冠溯源的证据,称“中方研究团队掌握着新冠溯源的关键证据,却没有及时分享,从而阻碍了溯源工作的进展”。

对此,国新办于4月8日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做了回应。


(资料图)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深入扒一扒这事。

华南海鲜市场新冠流行病学调查

事情需要从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疾控中心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进行的新冠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和由此产生的一篇研究论文说起。

由于疫情暴发之初,很多病例都有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该市场在2020年1月1日上午被关闭。中国疾控中心派出流行病学小组,会同湖北省疾控中心和武汉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对市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从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2日间,共从该市场内和周围的不同环境位置共采集了923个环境样品和457个动物样品,共计1380个样本。动物样本来自动物尸体、流浪动物及其动物粪便。

图示为样本检测的时间和数量。

经过核酸检测,923个环境样本中73个呈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其中,市场内的828份环境样本64份阳性,其中56来自市场西区;采集自与市场相关的相关仓库的14个样本有5个阳性;市场周边51口污水井采集的样本有3份阳性;另外在武汉的其他市场采集的30个环境样本中有1份阳性。

64+5+3+1=73,这就是全部73份阳性样本的来源和分布。

图示为华南海鲜市场的示意图和检测样本的分布,其中红色为检出活新冠病毒的位置。

市场内阳性样本在不同产品的分布为,冷链产品占18.4%,水产品17.8%,海产品11%,家禽22%,家畜14%,野生动物制品11%,和蔬菜25%。可见,新冠阳性并不与特定类型的产品存在关联。

457份动物样本采集自188个动物,分属18个物种。样本来自于市场内货摊冰箱和冰柜保存的未售出货物,和相关冷仓中的货物;以及市场上一些流浪动物,包括10只流浪猫、27份猫粪便、1只狗、1只黄鼠狼和10只大鼠。

所有457个动物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另外,从2020年1月1日采集的27份新冠病毒阳性环境样本中通过细胞接种回收到了3个活的病毒毒株。

图示为培养出的病毒颗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总体上的检测显示,环境样本有阳性,而所有动物样本都是阴性,表明这些新冠病毒更有可能是污染造成的。

污染源来自哪里呢?

从所有阳性样本中成功获得了7个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与当时武汉流行的原始毒株基因序列具有99.987%到99.993%的同一性,表明这些病毒可能来自于进入市场的人类感染病例的污染。

另外,使用2020年1月15日从市场收集的27份新冠病毒阳性环境样本进行了RNA序列分析;并对相应环境中存在的其他动物的DNA进行了宏基因组学分析,然后将两者进行关联分析。

如果阳性样本中某种动物的DNA丰度(浓度)特别高,两者关联性大,则提示这些新冠病毒RNA可能来源于这种动物(无论是感染还是污染)。

结果,只有智人(人类)的DNA丰度与新冠病毒RNA存在相关性,与其他动物都没有关联,这也表明这些新冠病毒可能来自于人类污染;而不是任何其他动物。

这就是4月8日新闻发布上童贻刚说““这些,嗯,都提示了这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中检出的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是人的污染的东西”的依据。

却被有的媒体造谣成“专家:新冠病毒很可能是来源于人类”。

华南海鲜市场检出的新冠病毒与泛指的新冠病毒根本不是一回事,两者不能互换;就如同我们可以说某个人是杀人犯,而不能说人类是杀人犯一样。

华南海鲜市场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出了叉子

时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的高福领衔将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写成一篇论文,投稿给了世界顶级自然科学杂志《自然》,初稿于2022年2月25日发布在了Research Square预印本上。

研究团队同时将调查的原始数据上传到了GISAID数据库。

按照惯例,这些原始数据在论文公开发表前并不在GISAID数据共享平台上对外公开,仅供杂志社和审稿人评审访问。

但是,这篇论文却迟迟未能公开发表,因而上传到GISAID数据库的原始数据也就迟迟没有对外公布。

法国科学家“意外”发现华南海鲜市场流行病学调查未公开的基因数据?

到了2023年3月份,一位专注于新冠病毒溯源的法国病学家称,她在GISAID数据共享平台上偶尔意外发现了华南海鲜市场流行病学调查未公开的基因数据。

她通过分析得了不同的结论,认为这些证据支持新冠疫情起源于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的说法,也是她一直坚持的说法。

随后,她将自己的“新发现”提交给了WHO新病原体起源科学咨询小组(SAGO),并于其他一些热衷于新冠溯源的科学家进行了联系和分享。

但是,有人在访问这些数据时发现,GISAID平台上的相关数据不能继续访问,被删除了。

这些人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就臆测是中方研究团队删除了数据。

事实上,删除数据的是GISAID动作人员。

原因是,中方研究团队发现数据在论文没有正式发表之前被提前释放后,与GISAID平台进行了沟通,对方辩称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将数据对外公开,随即“改正了错误”,将数据进行了隐藏操作。

GISAID工作人员提前释放和随即隐藏的“误操作”引发了轩然大波,被不明就里,也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大肆渲染为中方隐瞒、删除了新冠溯源的“关键证据”。

在美国“重返”WHO后完全倒向美国的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塞德也跟着起哄,公开指责中方隐瞒新冠溯源的关键证据,从而将事件推向了更高的热度。

论文于4月5日在《自然》正式发表

有朋友问,新冠疫情都“结束”快半年了,为什么又重提新冠溯源问题。

一方面,基于科学证据的新冠溯源一直没有停止,在搞清楚以前也不会停止。

另一方面,新冠溯源再成热门,则主要是因为上述风波。

如上所述,国新办4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实质上就是对这一风波所做的回应。

在此之前,自然杂志社也做了回应,终于在4月5日对研究论文开了绿灯,进行公开发表。

与此同时,GISAID平台也正式对外公开了论文相关的原始数据。

这就是谭塞德们指责中方隐瞒新冠溯源“关键证据”的始末。

貉可能是新冠新的中间宿主?

对于新冠病毒溯源来说,华南海鲜市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的作用极其有限,仅仅提供了新冠病毒在市场上内的分布情况。

正如论文结论所述,有限的证据只能表明华南海鲜市场当时检出的新冠病毒是由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类病例带入市场造成污染的结果,从而表明市场并不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起源地。

新冠病毒真正的起源仍未明确。

而且,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发表相关的更新的证据。

目前的证据仍然倾向于认为,新冠病毒也像其他人类冠状病毒一样,起源于携带新冠病毒祖先冠状病毒的蝙蝠,作为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

现在仍扑朔迷离的是,在新冠病毒从蝙蝠跳跃到人类过程中,是否有,或有几种动物作为中间宿主,目前证据有限,还没有明确的目标。

包括,先前有研究指向的穿山甲,目前普遍认为缺乏足够证据。

至于这一次有人提到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更是牵强附会。

仅有的“证据”是:上述研究中对样本进行的宏基因组学研究中,貉DNA是其中的1种。

而一位名叫爱德华·霍姆斯(Edward Holmes)的病毒学家在2014年访问华南海鲜市场时曾拍到了一张关在笼之中正在出售的貉的照片;而这种动物属于新冠病毒的易感动物,就脑补出貉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说法。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