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泰达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园提醒,关注耳健康,需要从身边的细节做起。比如,不要乱掏耳朵;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如果耳朵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千万别忽视。
乱掏耳朵易出问题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有的人会用掏耳勺或者棉签自己掏,有的人则喜欢去专业店铺采耳。人们往往觉得掏耳朵不但可以解痒还可以清洁耳道。但实际上,有耵聍(即耳屎)并不意味着耳朵里面很脏,如果掏耳朵的方式不正确还可能会给耳朵带来伤害。
专家表示,耵聍其实对耳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正常情况下,耵聍会随着人体咀嚼或运动自行脱落。如果采用不正确的方式掏耳朵,可能会造成外耳道的损伤,进而引发感染、出血甚至鼓膜穿孔,影响听力。特别是儿童的耳道狭窄,尽量不要在家用挖耳勺尝试掏耳朵,如果不慎损伤了孩子的外耳道或鼓膜,将会影响孩子的听力和健康。
也并不是说绝对不能掏耳朵,比如洗澡后或游泳后,耳朵可能会进水,此时应该采用耳朵朝下的姿势,让水流出来,然后再拿棉棒擦拭外耳道,把湿耵聍吸出来。当然,如果出现耵聍栓塞或者影响听力了,最好及时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将耵聍吸出来。
不要一直佩戴耳机
随着蓝牙耳机的普及和轻便化,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戴着耳机工作、学习、健身。有时候在嘈杂的地铁、公交上也会戴上耳机试图让自己与周围嘈杂的环境隔离,殊不知,这种方式对耳朵损害很大。
专家介绍,长时间佩戴耳机,导致耳朵内部无法接触空气,“通风不好”首先易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其次,如果长时间使用耳机并将音量开得很大,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迟钝和下降。有人喜欢睡前戴耳机听歌,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殊不知耳膜由于长时间震动得不到休息,会造成眩晕、耳鸣、头疼等一系列问题。
专家建议,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该原则是指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其实接电话与使用耳机同理,不要将听筒完全覆盖在耳朵上,在接打电话时,最好让耳朵与听筒保持一点距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打开手机免提功能通话,让耳朵多休息一会儿。
“老年聋”要及时就医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过耳鸣的情况,如果只是持续两三天还好,可能是因为休息不好、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但如果症状出现一周以上,同时伴有听力下降、耳朵堵甚至是眩晕等情况就要引起注意了,需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听力下降分为传导性和神经性,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不一样,千万别耽误病情。
此外,专家提醒,“老年聋”也应该被重视。很多老年人认为上了岁数,自然而然就会耳背,老人自己不在意,家属也不在意。长时间耳背,会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建议早发现早治疗,如果确实听力衰退不可逆,要及时佩戴助听器。很多老年人对助听器很抵触,其实戴助听器与戴眼镜一样,可以起到矫正的作用,能减缓老年人听力下降的问题,起到保护听力的作用。
相关内容
- 关注耳健康,需要从身边的细节做起 a>
- 妇女节女性游客可免费参观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a>
- 14周岁女孩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项目在元氏县正式启动 a>
- 强力稳就业 筑牢民生基石 a>
- 与节流相比,商户更盼开源 各界出手为餐饮业纾困 a>
- “运动科技第一股”巨亏何时休? a>
- A股市场板块结构分化 资源类品种稳定性较强 a>
- 碳酸锂价格缘何上涨似火箭? a>
- 2022年前两个月廊坊市空气质量首次实现三个新突破 a>
- 保定四大水库向6条线路生态补水1.3亿立方米 a>
- 定州全市民生类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高于全省6.1个百分点 a>
- 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千人大关” a>
- 2022年无锡市区中考报名工作于3月4日至12日进行 a>
- 北上资金加仓有色金属板块 22股获连续七周增持 a>
- 国家发改委: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今年有五个重大改革 a>
- 又曝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 业界期待“适度监管” a>
- 海伦司疯狂开店,是福还是祸? a>
- 约2.5万亿元!历史上最高规模退税减税这样赋能市场主体发展 a>
- 刘世锦谈结构性潜能:中国人均收入可到三四万美元 a>
- 二价、四价、九价,女性接种HPV疫苗该怎么选? a>